欢迎访问衡阳市实验小学!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

发布日期:2012-11-04 00:00:00 浏览次数:126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心智健全、个性鲜明、全面发展、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才,课堂是主战场,因此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变成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和谐,环境适度开放,知识鲜活灵动的协调的生态环境,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中的关键环节。

怎样把课堂变成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呢?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看法:

(一)、把发挥学生主动性作为第一要素。

“新课改”首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不再成为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承受者。教育部长袁贵仁曾说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这就通俗明了地诠释了学生在新课改中主体性、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被迫接受知识的状态,不管喜欢与否,都必须成为教师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对象。

因此,在新课改中,我们的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天赋与潜能,都应受到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这种功能,全面和谐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堂课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都必须把全体学生考虑进去,而不是闭门造车,或搬抄教案。

举例说:一堂课,如何设计开场白,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欲罢不能?你设计的问题,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关注?对于学生提出的歧见问题,你能否给予关心、重视?你能否放下身段,让学生自学、体验,或自行得出结论,再引导讨论归结?你能否练习设计得少而精些,而不搞题海战术呢?

一句话,新课改中,教师应把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第一要务。

二、让教学内容更开放、完整。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既定的,割裂的,完全客观化的。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课文,而后再把它割裂成字、词、句、段、篇,分别灌输给学生,这就完全忽视了知识间,知识与背景,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存在的广泛联系,也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思维的空间。

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更加开放、完整。

譬如语文课,首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热爱阅读。如果把住教科书不放,让学生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对20几篇课文反复琢磨,即便学生知识增加了,也会失去激情,不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机会,当学生真正能自主亲近经典时,他们的精神就会被高雅、厚重的文化所占据,碰到好书自然就欲罢不能了。其次,还要让文化浸润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是文化的教育,它融合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生在接受文化传递的过程中选择、发现、创造再传递,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堂的教学还必须让信任激扬起学生的理想,教师应以亲和力和丰富的知识赢得学生信任,去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这一点至关重要,笔者有亲身体验。小时候,我活泼好动,可是一次体育课后,操场上再也见不到我的身影。原来那天百米竞赛,我跑了第一,满心想得到老师的赞扬,没想到体育老师鼻子一哼,冷笑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那节课留下的阴影,至今难以消除。相反一位新来的数学老师却以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这个酷爱文学的孩子渐渐喜欢上了抽象的数学。

三、让教学方法更灵活,更高效。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学的艺术,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和持久的生命力影响教学的发展。一堂课上,教师在对各种因素掌握和灵活处理中凸显出其教学艺术,演绎出有声有色的课堂剧。

以讲课来说吧!教师要讲得“美”,即语言准确、精炼,富有情感,形象通俗,抑扬顿挫,而且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需要,这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二要讲得“巧”,即借助肢体语言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讲课中不能一讲到底,要学会“卖关子”等。通过“等”制造悬念,引发更浓兴趣;“等”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以保护学生的思考热情。

讲课时,还必须讲得“互动”,通过互动,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点,教学相长。

常说“教无定法”,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刻板,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与兴趣。譬如说,教《桂林山水》类写景的文章、宜用情境教学法,以直观的幻灯片,或是多媒体演示桂林秀美冠天下的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兴趣,而课文优美的语言,宜于诵读,可配以“引读学法”,读中品味、体验、总结,而对于文中精美的描写片段,则可以通过仿写去消化。

而对于《蛇和庄稼》之类的科学性说明文,我们则不妨用“探究性”教学法,让学生尝试探索科学道理,在探索过程中理解文本结构,领会课文内涵。

我们还可以以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把语文课生活化,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社会活动,如“家乡的八大景”、“走进农贸市场”、“家乡的土特产”……接着以比赛征文形式让学生将经历的“故事”、“调查报告”、“散文”等形式写出来,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拓展与情感心里的建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其语文素养。这种“大语文教学圈”下的实践,让语文教学更深刻,不但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所蕴涵人生价值的认识,而且能使之升华为人生品质和生活能力。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

         衡阳市实验小学  刘梁生


湘ICP备19010554号-1